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,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,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

您的位置:首頁 > 工作動態 > 女職工部

安徽省五一巾幗標兵(候選)——王玉珍

發布時間:2022-02-25 09:37 來源:市總工會女職工部 點擊數: 字體:【  

2003年的冬天,王玉珍在雪地里帶回了一名孤兒并照顧至長大成人,從那天起,王玉珍走上了志愿服務的道路,14年來,她共資助貧困學生20余人,捐款30000多元;參加敬老院志愿服務活動200余次,捐助款物達150000余元;自家米面廠招錄周邊無業鄉鄰20余人次,有效促進當地就業,同時在2007年又一次收養一對流浪姐弟養至成人,2016年,王玉珍自發前往受災地無償為抗洪救災人員送去熱騰騰地米飯……

多年來,王玉珍以自己的螢火之光,溫暖了周圍。

“熱心大姐”

王玉珍艱苦創業,努力奮斗,通過傳統技藝制作的米面,打開了一條致富之路。生活條件好起來后,她尤其留心周圍那些生活困難的鄉里鄉親,時不時的便要幫一把:梅小黑的丈夫因意外癱瘓在床,家里兩個孩子正是上學用錢的年紀,王玉珍知道后,便經常往梅小黑家里跑,每回都不空著手,牛奶、水果、補品……特別是得知梅小黑的大女兒考上大學后,王玉珍立馬資助了2000元用作學費。

年僅28歲的李美仙,丈夫因意外造成高位截癱、一家3口生活艱難,王玉珍了解情況后,隔天便揣著幾百元與一箱米面,去看望李美仙一家。

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鎮上一些留守的、家庭困難的、文化程度不高的、身體有殘疾的姐妹被王玉珍接連招進了廠里,王玉珍同大家吃住在一起,工作在一起,建立起比親姐妹還要深厚的感情,有的員工家里發生急事需要用錢,王玉珍二話不說就預支了一年的工資;有的員工要外出去他鄉工作創業,王玉珍還幫忙打聽找門路……

王玉珍還指導幫助周邊五戶人家開起米面店,帶動就業60多人。王玉珍對鄉里鄉親的感情,這一幫就是二十多年。小小的米面廠記錄著王玉珍艱苦奮斗的創業經歷,也記錄著她崇德行善的涓涓點滴。

“玉珍阿媽”

12歲的王小三,父親因肝腹水去世,母親也得了癲癇病落水遇難,成為孤兒的他四處流浪,一路從洪巷跌跌撞撞乞討到了牛埠。

王小三的遭遇觸動了王玉珍,她沒顧得上征求家里人的意見,便把王小三領回了家,雖然家里條件不寬裕,但王玉珍堅持讓王小三吃好、穿好、睡好,并供他讀書,直到王小三18歲參軍入伍才離開。

宋小雪、宋小安是王玉珍2007年收養的又一對孤兒。為了恢復姐弟倆的學業,王玉珍舍得花錢。宋小雪考上高中又進入大學深造,宋小安成績不好,初中畢業后王玉珍又堅持讓他讀了職高。善良的王玉珍就是這樣一路精心呵護,把兩個孩子培養成人,走上了工作崗位。

她積極與政府溝通,了解鎮上一些貧困學生的生活學習,2013年12月,在牛埠鎮開展的“暖冬行動”中,王玉珍為貧困兒童購買羽絨服和保暖鞋,還向每個孩子捐贈了200元錢;2014年2月,王玉珍得知楓林村一女孩因家境貧寒而輟學,她慷慨解囊,捐資500元供孩子上學……諸如此類,不勝枚舉,數額不多,但力所能及。

“孝順女兒”

王玉珍的大伯年邁體弱,常年臥床不起,他一直住在女兒家卻嫌不盡滿意,心心念念想要王玉珍照顧他。王玉珍同堂姐商量后就把大伯接回了家,悉心照料從無怨言,大伯的臉上漸漸多了笑容,逢人便夸王玉珍的好。

更令鄉親們敬佩的是,王玉珍自米面廠收益以來,就堅持在春節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陽等節日組織員工,帶著特意精制的米面送到牛埠敬老院,給老人們帶去無限的關愛和照顧。

2012年5月的一天,她將價值3100多元的90箱精制大米面條送到了牛埠敬老院,慰問五保老人。2014年端午節,她將價值850元的85袋糯米粉團送進了敬老院,慰問孤寡老人。2016年中秋節她為敬老院送去60盒月餅,今年端午節,她又與另外8名志愿者們親手包了700個粽子送到敬老院,并且貼心的分為豆粽和糯米粽,照顧大多數老人的口味,此次活動她本人出資1000元,提供玉珍粉團80袋。逢年過節便去敬老院成了王玉珍的主要節日活動……不僅是送面送錢,敬老院里,王玉珍還領著姐妹們陪老人聊天拉家常,有的給老人梳頭理發,有的幫老人縫補衣物,大家還團聚一桌,吃著熱騰騰的愛心米面。

平常有閑暇時間,王玉珍和米面廠的姐妹們也會自發來到敬老院,讓老人們始終感受到親人般的陪伴與關懷。多年下來,王玉珍總計組織參加敬老院志愿服務200余次,捐助款物達15萬余元。

2016年無為縣大部分地區遭受特大洪水災害,造成牛埠鎮上百名受災群眾,田地家園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,王玉珍自發前往受災地無償為抗洪救災人員送去熱騰騰地米飯……

“我曉得眾人拾材火焰高。我帶著大家就多干一點,好事就變得更好了。”受王玉珍的影響,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愿服務的行動中來,日漸形成一股崇德向善、見賢思齊的新風尚。

分享到: